首页 >>新闻动态 >>

央广专访:改革开放40年,香港医生林顺潮的“中国梦”

来源:昆明眼科医院 2018-12-24

  “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个腾飞期,一个大时代,能够参与其中,是人生一大乐事!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能实现中国梦。”

  ----香港眼科医生林顺潮

香港,希玛,国际,眼科,医疗,集团,正式,签约,
林顺潮

  从师者到医者,由香港到内地,在CEPA框架下首入深圳,开设眼科专科医院,林顺潮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、参与者。

  近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香港之声》栏目记者专访了希玛国际眼科医疗集团主席林顺潮教授,记录了这名香港眼科医生由香港到内地办医的经历,亲历国家改革开放的心路历程。2018年11月7日,这一期专访在央广播出。以下为节目文字内容:

  01 内地防盲扶贫,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

  记者: 2003年初,你倡议提出了“关心是潮流”亮睛工程先导计划,前往潮汕地区进行扶贫工作,给当时还没有被新农村农民医疗覆盖的人们进行了白内障手术,那是什么原因提出这个计划的呢?

香港,希玛,国际,眼科,医疗,集团,正式,签约,

  林顺潮教授:我们内地的白内障致盲情况比较严重,然后相对其他国家比如印度,我们白内障手术量是明显偏低的,当时印度每年手术量超过400万例,我们远低于200万,他们的人口比我们少,但手术量比我们多一倍以上。

  其中的原因是手术的医生不多,另外就是很多病人在农村地区,要从农村地区跑到城镇或者大城市做手术,也是困难的。以我们一般扶贫医疗队的做法,就是下到基层做手术,但做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去。

  那我就在想,如果我们能筹款后在做手术时教会当地医生做手术,保证手术培训是成功的,手术效果是好的,那就能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。那你带不走的医疗队,如果收费不够低,那帮到的人还是比较少,但如果你不收费的话,你就要不停筹款。教人打渔,好过送鱼给人。那我们就成本价治病,又能帮到人又收回成本,整个扶贫项目就可以持续发展。

  记者:这个发展模式是挺好的,实施的过程中你感触较深的是什么事情?

  林顺潮教授:农村地区“缺医少药”确实是一个大问题,在那里我们就算有这个扶贫项目,我们收700块仍然是负担不起。很开心见到国家推出“新农合”,白内障变成单病种,那不仅是我们医疗人员很用心工作,在国家体制上面也有很多进步或者优化的制度出来,可以帮到有需要的病人。以白内障手术为例,你一人复明就全家解困,这些项目很值得支持。

  另外感触很深的就是有好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多人愿意支持,亮睛工程之后在海南省得到了言爱基金(邢李㷧捐资创设)的支持。邢李㷧先生说,林医生你来我们海南做这个亮睛工程吧,那我们一年就在海南做了差不多三万个免费的白内障手术。

  之后我建议可不可以用亮睛工程这个模式一边做复明手术一边培训,当时的卫生部也很支持,2009年我的建议在3月开两会提出,9月就出红头文件,三年内做一百万个免费的贫困人士的白内障手术。做的时候不是说医疗队从城镇下去做完就走了,而是县级医院在做的同时培训当地的基层医生。

  现在回顾整件事,也觉得很欣慰。今时今日内地做白内障手术的量比以前多很多,但是仍需努力,因为我们手术的量还是不足以应付每年新增的白内障手术。

  02 推行医疗,较开心莫过于病人重见光明

  记者:一边做手术一边进行扶贫项目,这个过程很辛苦,你是不是克服了很多困难?

  林顺潮教授:比如前天我也做手术做到12点,因为手术量很多。病人就说哎呀林医生你好辛苦啊,做到下午的时候病人会说林医生你还没有吃饭啊,太辛苦了!

  我就会和病人说,我做的是我自己喜欢的事情,乐此不疲。第二辛苦的人不是我,有病才辛苦。有病不一定能找到可以帮助你的医生和医院,整个历程中都有很多担忧,很多惊慌,还有一个经济的负担。所以这些病人说林医生你辛苦了,我说不是,你们有病才较辛苦。

  我们一进入手术室就好像运动员进到比赛场,就很自然地会抛开一切,专心一致,做到气定神闲,心静就手定,显微手术才会做得好。

  记者:这么多年看到中国白内障手术获得很多进步,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什么变化呢?

  林顺潮教授:手术量是大增的,手术也是不断优化的,由以前没有放人工晶体到现在标准放人工晶体,除了有特殊情况。然后很多医院的水平也是很好的,能做手术的医生也多了很多。有一些人工晶体现在是连老花都可以一起解决的。

  另外我们中国人比较多人近视,有的人500度1000度,较高的是3500度近视,那白内障手术后去到0度。这是因为我们手术后会放人工晶体,本身白内障也是一个晶体,那除了度数之外,我们把眼睛的屈光度数也摆进去,今天来说是比十年前二十年前进步很多,很多。

  我们说医疗,现在的手术已经优化到一般都不需要全身麻醉,连在眼球旁打麻醉针都不需要,只用表面的麻醉药水就能做到显微下面的微创手术,不管是散光,近视远视,老花都可以解决。

 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新的研究显示全世界包括中国,一个失明的原因就是青光眼。现在做了白内障手术之后青光眼也会改善很多,如果是房角窄闭角型青光眼,做完手术后绝大部分都没有了。如果是开角型,做完白内障手术后很多时候眼压会正常很多,大部分都是不用用药了或者少用药。

  白内障致盲的情况改善很多,手术本身就一日千里,差不多每年都能有进步,所以作为一个眼科医生,我们较开心的就是能帮到病人重见光明。所以我们是不累的,乐此不疲。

  03 港资医疗机构,受益于改革开放“大时代”

  记者:说到国家对医疗企业的帮助,2003年CEPA的签署,那在香港注册的医生可以免试进入内地注册,港人也可以在内地申请注册全资的医疗服务机构,对你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?

  林顺潮教授:作为一个医生,哪里有病人需要我就应该去到哪里。所以这么多年我在内地很多穷乡僻壤做很多扶贫。城市病人同时需要优质的医疗服务,所以CEPA之下香港的医生可以免试执业。

  另外如果想办一个医院,CEPA下是可以办这个医院,那我们想提供医疗服务,除了要有优质的医护,管理也很重要。所以现在可以独资的意思就是你自己想走哪个方向,你的成功机会会大点。如果你要和别人合资,那大家需要磨合,有时候谁的意见更重要呢,成功的机会会少一点。

  CEPA这个对我们是很关键的政策,有这个政策那我们就从港中大来到深圳办这个医院,因为我觉得这里的需求更大,当然香港的病人我也很想医治,但是在内地提供国际水平优质人性化医疗,还是需求很大的。

  香港医疗和国际是接轨的,所以如果能在这里成功的话,就一方面帮到有需要的病人,另一方面对内地眼科服务提供者来说可以提供参考,可能有竞争,但有竞争才有进步。也希望鼓励更多香港医疗界的朋友,眼科也好其他科也好,都能来内地办医。

  记者:今年你在北京开了第二家医院,那为什么要发展得更加广泛呢?

  林顺潮教授:我们深信内地有很多患者很希望不但医疗技术好,还希望医德医风医疗管理方面有好的服务,我觉得我们就是在走这个方向。基本上我们把内地分为东南西北中,那深圳这个就是靠近南方的患者会来,在北京开医院方便了很多北方的病人,就不需要跑到深圳或者香港。所以在北京开医院很重要,来深圳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,靠近北方的就可以去北方。

  另外,我们集团也收购了一间昆明的医院,现在在装修,明年很快正式会进一步营业。那里是一带一路,也是西南部。另外一个是上海那边,是长三角,有这个需求,我们希望能方便到病人。内地这么大,如果能在不同地域都有医院,我们希望做到来香港看病是和在深圳北京昆明看的都一样的。

香港,希玛,国际,眼科,医疗,集团,正式,签约,

林顺潮应邀参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

  记者:中国改革开放40年,你看到的变化是怎么样的?

  林顺潮教授:翻天覆地。我们由几乎是一无所有来到现在是小康,已经有不少事情是独立自主了。加上我们向前望,有很多重大的机遇,包括粤港澳大湾区,“一带一路”。作为中国人,心里感到很欣慰,兴奋。因为这40年来的改革是真的成功了,我们之前的百年沧桑,现在是开始步入小康。希望是能逐步真正去到一个不止是大国,还是强国,能实现中国梦。

  记者:改革开放对你自己有什么影响?

  林顺潮教授:我们是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时代,看回历史是没有很多这样的大时代出现。所以我非常的感恩,很幸运不单见证大时代,同时还是参与者。但是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很短的,未来的四十年,一百年两百年,希望中国人能真正富强起来,同时为世界发展做贡献。

  记者: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对港资医院和民营医院有什么影响?

  林顺潮教授: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。香港的医疗水平是很不错的,是和国际接轨的,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平常也常接触香港,香港医疗品牌的认受程度是高的。如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起来,地面的高铁,港珠澳大桥这样的发达交通,可以令大湾区内实现“一小时生活圈”,使得效率提高很多,这些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优势。如果香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有素质的,整个区域互联互通,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有很大的发展机遇。我也鼓励香港有兴趣的人士加入大湾区的发展。

  记者:国家提出“一带一路”的倡议,对你来说是不是看到医疗发展这方面有越来越多的发展蓝图?

  林顺潮教授:“一带一路”给内地香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,如果是优质的医疗,香港可以辐射到内地,那为什么不能辐射到“一带一路”的地区呢?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的辅助是做不到的。我深信“一带一路”的部署策略是非常好的,在大的政策层面,内地政府会和不同国家去沟通如何做到互利双赢。我在下面,也可以看到有没有机会去参与更多,贡献更多,这绝对是对我们香港医疗服务提供者很大的机遇。